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到底為什麼老闆要做這個決策!」供應鏈管理三項關鍵商業思維


「到底為什麼老闆要做這個決策!」上週有個同事很生氣地拿著她給老闆報告的供應商比價項目,結果老闆最後決定不選比價項目中的供應商,而是選了原本長期合作供應商,同事氣得覺得自己做白工。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們完成了我們的角色,但因為不是最終的決策者,管這麼多做什麼?如果有這個想法,我們就把自己侷限在執行者的角色。試想公司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是否跟既有供應商配合可以維持原本的付款條件、配合度,如果是新的供應商可能還得預先付款承擔風險,公司現在的角色、案件緊急程度是否可以承擔這些風險?

其實商業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快速了解一個產業,即使今天到一個新產業也可以快速了解上下游、公司現在所處的狀態、我們的策略在某些資源上適不適合找第二供應商等等。而在供應鏈管理工作上,我們可以快速掌握最重要的三項商業思維:


1. 了解解上下游關係

進到一個新產業最好都可以快速去了解有哪些供應商、市場價格、供應商的客戶(可能與你競爭產能的兢爭者),有了這些資訊就像掌握產業的domain know-how,可以從過去的交易紀錄、市場詢價以及跟供應商的交涉中抽絲剝繭,找出有用的資訊加以整合。

甚至已經在該領域一段時間的人,尤其是在轉換工作要找Sourcer職能的採購相關工作時,會特別被看重的是,對該產業、產品、關鍵零組件供應商有一定熟悉程度,甚至是「話語權」,是否了解該供應商產品製造的流程、可能發生的問題、掌握的熟悉程度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


2. 了解產品成本、利潤結構

很多時候很怕被供應商「忽悠」,就是供應商知道這個採購是新手,會胡亂報價或是隨意講現在生產的狀態,就看我們是否有先做好功課,去了解材料的供應商原料的來源、報價利潤的組成(包含直接、間接人工成本、材料成本)。

一般來說製造業可以透過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又簡稱「料表」)去列出該產品下所有的物料清單包含什麼,相同產品可以透過查詢過去幾年價格是否有變化、類似產品可以透過增減物料的項目來查看,當然可能也會再加上對於匯率、航運價格頗動、世界原物料價格變動來做判斷。

3. 了解策略短中長期的影響

對於策略,其實就是在不確定且有限資源下建立的計畫以達到特定目標。我們今天對於是否要選擇A供應商還是B供應商,甚至先選了A而把B作為備案的策略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只是我們是否可以成為並非只是決策的執行者,而是知道執行完決策後會發生何種的影響的「思考者」。

策略可能有很多種,為了適應外部環境的競爭、競合策略,像是電動機車龍頭睿能Gogoro與其他電動機車合作的PBGN(Power by Gogoro Network)聯盟,像是三葉YAMAHA、摩特動力PGO、宏佳騰AEON都合作使用Gogoro Network換電站的品牌。短期上的合作讓各品牌可以快速進入電動機車市場獲取補助,彼此把市場做大,該策略長期的影響相信各品牌也會有所評估。

很多人會覺得學習商業思維對自己工作是沒有用的,我認為對於供應鏈管理角色來說,它可能不是所謂的硬實力,而是對於「商業」最基本的知識理解。從數據脈絡、財務基礎、利潤、成本、策略規劃中,從財務基礎的認識三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到了解利潤毛利淨利之差別,各行各業的利潤結構到業種與業態的差異,從策略去看長短期好壞策略到競合策略。

嘗試去了解上下游關係、產品成本利潤結構以及策略的長遠影響,可以讓我們發現到在一間公司工作,不只是平常例行性的事務,我們其實都可以把自己視為老闆,在背後思考為什麼老闆要下這個決策,決策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
Powered by ProofFactor - Social Proof Not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