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供應鏈減碳之重要性,各產業如何讓ESG永續供應鏈落地 【STI 永續人才孵化計畫】

永續供應鏈是近幾年來各大上市公司、品牌企業力推的政策,除了提升企業形象,也是攜手旗下的供應商共同推動永續。

TYCIA台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與微星科技聯合舉辦的STI 永續人才孵化計畫,此計畫是台灣第一個針對永續議題的大專院校學生人培育計畫,聚焦在ESG、SDGs議題的學習與實作。此次微星科技特別與學生分享因應全球碳浪潮,供應鏈減碳之重要性。包含氣候變遷議題、碳管制、淨零路徑,各行各業減碳行動到碳管理,此堂課也是微星科技各大主管也都必須受訓的課程。

氣候變遷及風險評估

最一開始最有名的一張照片莫過於瘦到不行的北極熊經典照,直接也說明氣候變遷議題講了多少年,也許我們真正做了,但我們的力量小於世界上每天造成的環境破壞。提到氣候相關財務揭露風險、機會以及財務影響,甚至導致氣候相關的訴訟,像是美國保護法基金會控告Shell表示該公司對於羅德島儲油設施投資案未全面考量到暴風、海平面上升等氣候風險,可能導致物質洩漏危害當地生態社區等。

就像幾年前日本地震造成的海嘯問題也是必須特別關注,尤其像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四周環海下相關的投資及相關建設是不是都有考量氣候的風險。而我們能因應氣候變遷的兩大重點:減緩(Mitigation)、調適(Adaption)

  • 減緩(Mitigation):直接針對溫室氣體減量,推遲、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短期極端災害

  • 調適(Adaption):針對未來氣候可能的衝擊進行因應措施規劃,強化對於氣候變遷帶來挑戰的韌性


不同產業供應鏈的減碳

以3C消費電子產業電腦同業為例,每家品牌公司都有對於減排採取相關的行動以及相對應的目標,不同產業像是航運業、零售業,海運業者Maersk也宣佈從航運上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美國零售業龍頭Walmart帶領供應商從原料、包裝、廢棄物提升再生能源使用。

供應鏈從單點到全面的碳管理,例如以3C消費電子產業為例,大約50~70%的碳排來自於上游供應鏈,像是原料(金屬、零件)再來是製造、使用中的能源消耗,最後才有產品廢棄回收。

而傳統上的線性經濟意即從原料、生產到使用丟棄是單一不可回逆的到現在發展的循環經濟,讓使用者可以透過維修、回收到零件、製造商等循環再利用的模式。



從產品設計達到永續供應鏈

很有趣的是在微星,卻看到宏基Acer筆電包裝的產品設計,透過設計源頭改善從在生產端前就可能達到的浪費減到最低,使用再生紙與再生塑膠讓產品就可以達到永續的概念。讓我對供應鏈管理有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的角色大多是產品已經決定了內容、設計、BOM表,然後我們找到所有的供應商把成品做出來,卻忽略我們是永續供應鏈的一環,如何可以協助公司找到可以再生的材料。

每次看到生產製造過程中所造成的浪費,有些可能是設計上就可以避免的,有些是材料的品質問題,即使找了便宜的供應商如果品質不佳,即使在BOM表上的單價是比較低的,但如果不能使用報廢反而造成更多看不到的損失。


知識導向的無形價值及台灣永續的未來

從小我們學習過去台灣是生產導向的經濟模式,創造出有形價值的台灣奇蹟,我們這個21世紀是知識導向的經濟,我們對環境永續擁有的知識是無形的,而這些無形的知識卻是我們最大的寶藏,如何透過他們降低更多的浪費,很多無形價值的創造也是企業價值轉移的成因,無形資產未來對於企業的價值更加重要了。

會後我們將大學生分組討論關於永續的議題,包含聽完課程的感想,有感於永續很多要從源頭的大企業開始帶頭落實,除非是因為為了打入某大品牌的供應鏈而必須做的投資,相對於台灣更多的中小企業是不太有意願投入到永續的投資上,其實也是吃力不討好,是否政府在相對應的政策上真正投入到補助落地,大家也才會比較有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
Powered by ProofFactor - Social Proof Not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