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職場中,越來越多人企業重視人才的團隊合作力、溝通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儘管像工程師需較專精寫程式、設計師繪圖、外語能力等硬實力,對於這網路科技快速變化的世代,不管在職場中擔任什麼樣的職務,我們每個人都需增強自己軟實力的技能。
從世界經濟論壇WEF《2020未來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2025年企業希望人才所需的能力包含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考及團隊合作等能力等。
而像採購或是供應商管理等相關職務,雖然公司大多希望我們本身就具備基本硬技能,例如ERP系統操作經驗、EXCEL函數或是樞紐分析等,但也有些公司認為這些硬技能是可以進到公司再補強,因為公司訓練一個人學習硬技能通常比軟技能快很多,所以他們更重視的是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會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如何在職場中與他人合作,這也反映出我們得同時培養軟實力以增加自己未來的競爭力,從經驗中整理出三大TIPs軟實力:
Thought 策略思維
我們在職場工作中,都需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對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對於供應鏈管理相關職務的人來說,我們可能得面對業務急著出貨給客戶、供應商延後交貨、原物料及海運費大漲的各方壓力,而擁有策略思維可以用宏觀的角度,思考各事項可能遇到的狀況及應對的策略。
供應鏈管理就像是大型的專案計畫根據需求計畫安排時程,在這目標計畫之下得一邊盯好供應商準時交貨,對內安撫好業務、另一邊與主管、財務預估未來調漲成本等等,每一項都是需依計畫展出不同策略對應,並做滾動式調整。因此供應鏈管理絕非僅解決眼前事務,做每項策略需將眼光放遠,並事先預測到下一步可能發生的結果優先準備下一步的策略,要有長期計畫做超前部署的計畫,避免「再說」的壞習慣。
曾遇過一位處理供應鏈品質的同仁,因產品零件到客戶端出問題,把供應商找來指使對方必須把當前庫存的產品馬上僅行全面的品質檢驗,趕快找出可以使用的良品,而不良的產品請供應商暫時放置之後「再說」,久而久之與他合作的供應商都會落入「再說」的陷阱裡,因為品質的根本原因沒有解決,到底是否是生產造成的問題還是原料的問題,供應商也越來越不幫忙,甚至不敢再繼續生產。如果有全面的思維做策略計畫,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應展開專案品質調查計畫,如何從中找出根本問題、解決策略、驗證改善結果、實施改善等,指導供應商按照計畫安排解決問題。
Insight 洞察問題
擁有洞察問題的能力可以在工作中,比別人更先一步從細節中判斷並找出問題所在,而不是等著別人跟你說問題在哪,才開始想辦法來解決。雖然洞察問題的能力比較難量化,仍可以從經驗與實例中培養覺察的能力,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在供應鏈管理職務中,最常遇到也最頭痛的問題:「缺料」,如果你的供應商原本已確保下個月要交貨的量,卻臨時通知只能交出比原預計的量還少50%的貨,甚至常常會懷疑供應商是否會如實講出問題所在?我們得要比對方更了解他們自己,並從三個面向洞察出問題所在:
合作面:是否將訂單挪給其他客戶?還是原物料供應商交不出貨?
產能面:是否產能人力不足?測試設備、治具是否損壞待維修造成產能問題?
品質面:是否因生產不良提高、重工機率增加?
Partner 夥伴關係
供應鏈管理人除了對外需與供應商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之外,對內通常也都需要與其他部門有密切的合作,例如行銷業務、產品經理、品質管理、財務部門等等,因此建立夥伴關係也是重要的軟實力之一,也有人會將這項軟實力視為「溝通能力」,而濃縮在供應鏈管理中,因為在溝通的同時就是希望與對方理解你,希望與對方建立夥伴關係一起將計畫中的事項依照排程進行。
有時候在公司中採購與業務常常站在對立面,導致雙方部門關係可能不太融洽影響案子進行,當遇到兩方很多不合理要求時,其實我們各退一步來想我們都是想完成客戶與公司的需求,如果可以互相把問題都提出來討論而非在背後抱怨對方,漸漸彼此會建立信任感及一套合作模式。
整合三大TIPs
《2020未來工作報告》中也提到,在中國、泰國最夯的工作職缺中,供應鏈管理職務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pecialists與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等職務共同佔據前十名,可以看出此角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另一方面軟實力漸漸被企業採納為錄取的評估必要條件。
軟實力看起來可能很抽象難量化,它不像硬技能可能有一套知識可以去硬學硬用在工作上,因為它就在我們工作的每一天當中,透過不斷實務上累積培養,也可以試找出自己在過去的經驗中有哪些經驗其實已經做過了策略思維、洞察問題與夥伴關係,可能是學生時期社團活動的企劃、參加讀書會討論某議題的批判性思考或是與他人合作的機會等等,試著拓展分析事情的廣度、深度,整合自己的軟技能與硬技能,讓它可以活用在工作與生活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