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觀點】面對供應鏈斷鏈,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當我們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在我們走進超市發現架上空蕩蕩、買不到衛生紙時,可能才會體會到原物料短缺、工廠停工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缺料不再只是謠言而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


供應鏈從產品生產最終到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其實是一個複雜漫長的旅途。被開採的原物料銷售給不同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再賣給製造工廠將這些原材料加工、組裝成不同的產品,而這些產品會透過各種物流方式運到全世界給各個國家的零售商,最終上架銷售給消費者。

很多供應鏈很簡單,就像我們跟當地農夫市集買草莓一樣,但因為全球化、分工化,甚至為了讓消費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讓大部分的供應鏈越來越複雜。

先不說疫情的原因,在疫情前可能造成供應鏈斷鏈的原因,可能是天然災害或是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因素,為了讓供應鏈保持彈性外界許多專業人士紛紛建議,應該要對未來需需求預測要更準確、多備庫存、甚至購入更多生產設備,但在危機來臨時,這些是否可以經得住挑戰?

我們都知道要解決缺貨問題是要建立更多安全庫存,但零售商永遠不可能完美精準預測我們會買什麼,進而會承受更多庫存,可能會有特定尺寸顏色售完,但不可能會所有種類都售完。









因為我們有我們買的東西通常來自專業化、自動化的工廠生產,更難因為需求改變而隨時做客製化的改動,專業標準化的流水線式供應鏈是我們可以拿到低成本的原因,如何才能在成本效益與供應鏈彈性間找到出路?

Sharing Risk風險分攤

對於發生機率低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我們可以將可能風險分攤,就像保險中的風險池平均分攤風險。供應鏈管理者可以將額外的物料、關鍵零組件、甚至機台分攤到成本上。

例如許多國家會囤重要的藥物,但相對比較少人儲存原物料或在製藥業中的原料藥APIs(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假設在平常各大藥廠就可以將儲存原料藥的成本進行分攤,到了重大事件危機來臨時,藥廠就可以把庫存挖出避免重要的藥品銷售一空,就像買了保險可以匯集更多物質資源在手防患為然。

Radical Transparency徹底透明

從短缺晶片來看各大車廠真正的競爭者是誰?疫情早期,車廠因預期影響銷售紛紛取消晶片訂單。但同時因為因為遠端教學需求家長須給孩子買平板上課、遠端在家工作也會有筆電的需求,造成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需求提升,到後來全球車輛銷售復甦晶片訂單回籠,而全球開始為了搶晶片而傷透腦筋。

可以注意到我們的風險需求預測不再只是客戶或是競爭者,而是跟我們共用相同材料的產業公司。就像福特汽車公司不一定會將PlayStation 5 視為競爭對手,但他們可能會為了搶共用的稀缺物料而競爭。

不只要知道我們的供應商是誰,也要知道我們的供應商供應給誰,以及這些供應商的供應商如何取得原料,看似好幾個不相關的產品線,都可能被追朔自一種原材料。

我們或許曾經覺得擁有複雜且多樣化的供應鏈,實際可能不盡如此。每個產品都有一個供應網(supply web),假設一個關鍵的供應商物料斷鏈,那許多供應鏈就會出問題。如果我們想要更有彈性的供應鏈,我們需要有關鍵零組件供應商最新且即時正確供應的數據,它們從哪來又給哪些產業使用。

Automated Recommendations 自動化數據建議

供應鏈規劃就像在供應鏈控制中心,將所有數據彙整隨時修正計畫以達到需求穩定供應,好的數據就會幫助好的決策。但大量地數據也會過載,因此需要科技幫助來預測問題、通知及儘早做決策。






像是塑膠原材料短缺問題,塑料樹脂工廠因COVID-19疫情減產,但當他們開始復工後又遇到天然災害問題,卻沒有任何數據可以及時通知哪些公司受到影響、或是哪些公司不會用到這些塑料樹脂。其實我們應該好好運用,讓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從數據中發現問題,例如因為減產導致COVID-19封鎖加上嚴峻的天然災影響,民生物資需求增加時塑膠袋需求暴漲,物流費的增加對於特定區域也出現警訊。

可以提早預估某個特定供應商因為地區性即將封鎖可能有風險,是否要改跟另外一家供應商採購,開始與其他物流公司確認我們可以準時收到貨物,甚至同時通知客戶訂單會被影響。

有點像航空公司通知旅客他們誤點造成無法順利搭乘到轉機的班機,電腦可以分析相關航班、氣候、旅客所在地目的地等數據來重新規劃影響一天至少數以千計的旅客。

以上節錄BCG企管顧問Dustin Burke在TED演講中分享的觀點,供應鏈的挑戰從天然災害到疫情,我們如何可以確保供應鏈穩定,從分攤風險到更好的預測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影響,讓科技數據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關鍵競爭者,對於供應鏈管理人來說才能真正找到根本問題,針對問題作出相對應的決策,讓我們的供應鏈更有效且更有彈性。

打出多張供應商牌,知識鏈不可斷

雖然可以將風險分攤在成本之中是個理想的做法,但對於需要壓低成本壓力的公司,就像有些人在生活拮据的當下為了節流不會在保險上多做花費,因為該成本是顯而易見就會被視為暫時不被考量的成本。除非能將分攤風險的成本與重大事件發生後所造成的成本做相對應預估的比較,說服客戶接受為自己上一道保險。

再提到科技數據的支持,我認為在供應鏈管理的供應網中,會非常需要搭配供應商的配合度,供應商需要將供給資訊隨時即時更新,加上供應商也不一定會透露他的既有客戶是誰,可以先掌握且穩固好現有的供應商的產能、同時手上需有第二、三供應商隨時備案,讓自己手上還可以有多的牌可以出。











最重要的還是要隨時關注時事以及有敏銳的觀察力,像是前幾日(2022年1月21日)新聞已提到海運運價開始走跌、遠東美東航線跌幅回檔,如果有隨時更新資訊就可以適時為自己的供應鏈成本做調整,不會因為知識斷鏈被割韭菜,站在信息前端才能完整掌握適時調整,即使有重大事件影響都可以立即反應,讓供應鏈保持隨時彈性調整的空間。


資訊來源:TED : How to fix broken supply chains?https://www.ted.com/talks/dustin_burke_how_to_fix_broken_supply_chains?language=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
Powered by ProofFactor - Social Proof Not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