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書摘】英文系卻不敢開口講英文: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行動的人 -- 「凡事皆有出路」

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行動的人

                                      -- 「凡事皆有出路」


我們常常會做很多的計畫,可是常常會欺騙自己說:「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導致計畫一延再延到最後開始後悔自己為何當初沒有好好執行。讀完《凡事皆有出路》後,發現自己人生中有很多問號、害怕、找不到出路,根本的原因都是「缺乏行動」而已。

 

我們會感到恐懼,可能我們害怕失敗,或是我們追求完美但害怕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我是一個從小就很怕犯錯的人,從來不敢舉手發言,因為怕回答錯了被笑、怕問了笨問題被笑,所以都是默默唸書考好成績,我的英文成績總在班上可以排上前三名,也被推舉當了英文小老師。

 

有次高中英文話劇比賽班上開始要選旁白的角色,老師要求幾位英文較好的同學要先唸英文課文來角逐,我在家準備練習了很久準備有個完美演出,當我站起來唸起課文時,可能因為太緊張了,我感覺到自己心跳瘋狂加速、聽到自己的聲音從頭「抖」到尾,唸完我知道我完了。

 

最後我連旁白都沒有選上。

 

其實我心裡一點都不想去什麼話劇比賽,我害怕表演害怕犯錯,導致自己對於即使是中文的公眾演講都心生畏懼,到大學選擇唸了英文系就開始被親戚問:「哇!那你英文應該很遛喔!」但其實我只是跟許多人一樣,只擅長英文讀寫不敢說出口的台灣大學生。

 

心裡一直會有一個聲音,我得改變,我得有自信說出來,可是我害怕。

 

 

《凡事皆有出路》作者瑪麗·弗萊奧(Marie Forleo) 在書中一再傳達的是,無論你面對什麼困境,都能找到出路。對於「恐懼」她有不同的解讀,恐懼在英文中是由FEAR四個字組成,而她認為分別代表了 Face Everything and Rise (面對一切,然後再起)




每個人都會害怕,我們要容許自己在行動時感到恐懼。


相較於腦中過度恐懼不如實際去做讓行動穿過恐懼


大一時可能因為沒有其他專長興趣,才被半哄半騙參加了英語演講社Toastmasters,從不敢講話、後來可以在台上講英文超過5分鐘侃侃而談、到最後當上社團副社長,回過頭來看才發現開口講英文、在台上講英文沒有那麼難啊!只是學生時期長期在心裡的小劇場不斷上演,才發現到這些恐懼讓我失去了許多機會。


作者瑪莉在書中就認為別理會腦中「我還沒準備好」的聲音,因為那聲音是狗屁!

 

行動讓我們面對恐懼跟未知依然可以勇敢向前行,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行動的人。


 

大學時期其實也有很多交換學生的機會,雖然我看似克服了開口說英文的恐懼,但我心中小劇場又開場演出,真的能申請到嗎?要怎麼跟父母開口?去了會遇到什麼人?會不會交不到朋友?報告會不會寫不出來?

 

工作幾年後我又有出國的想法,即使有擔心但我仍自己準備托福考試去了美國幾個月,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看了人生第一場美式足球、跟美國人一起登山逛街聊天、打電話去outlet爭論拿錯的鞋子,即使打電話前我在心裡還是重複了不少遍確認人家會懂我的意思,我還是去做了。


在美國課堂中不講話、不發表我的分數可能就會很低分,漸漸逼自己敢在課堂中舉手發言表達意見。回到台灣的工作上也比較敢說出自己意見而非自己默默做事,甚至生活中也開始更願意與人分享發表自我看法


最近與朋友一起舉辦「批判性思考讀書會」,讓自己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練習質疑和理性思考,最後發表自己的觀點。

     

出發不用等準備好

還記得我曾經是那個怕犯錯不敢發言的人嗎?這就是行動的力量,不論你是處在人生哪一個階段、工作在哪一個位置,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做,嘗試擺脫藉口、恐懼從自己行動開始做,找到自己人生下一個出路,凡事皆有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
Powered by ProofFactor - Social Proof Notifications